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氢能源:风口起舞
发布时间:03-110股市动态分析  

近日,氢能源板块出现大涨,这背后源于政策利好刺激。近期多地氢能产业政策发布加快,国内氢能政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从筹码结构来看,自2021年11月之后,整个氢能源板块处于长期杀跌的过程当中,而且机构此前介入这个板块也不深,因此筹码压力并不重,故而受到资金青睐。

 

政策及产业利好频出

近期,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各地利好政策频出,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等多个环节,氢能经济性提升。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4年氢能写入21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词频同比提升的有9省市,其中2024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海南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吉林连续4年提及氢能,2024年氢能词频为7次,全国最高。具体来看:

今年2月29日,山东省发布通知,自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招商证券认为,目前氢能车主要以商用车为主,过路费在其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以49吨重卡为例,年运行330天,高速公路平均每天行驶200km,每公里2.138元,5年生命周期,共缴纳约70万元,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约1/3。

  山东省是氢能推广的重要省份,已建成济青氢能高速公路,同时拥有大量氢能产业链公司,2021年山东省重卡保有量100万辆,2023年9月氢车保有量1200辆,规划2025年氢车保有量1万辆。

此前仅天津市于2022年2月施行免收氢能车高速公路费政策。山东省此举将大幅降低本省氢车运营成本,叠加购置成本的不断下降,在考虑无补贴以及25元/kg枪口氢的情况下,氢车TCO成本将低于柴油车,有效推进氢车的应用。后续其他省份有望效仿。

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内能源油气字(2024〕126号)》,明确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通知中还提到,“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均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不包含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此前,吉林、广东、河北、山东等省份就对非化工区域制氢提出暂行办法。

  2月28日,第二届仙湖科技大会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大会现场,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年)》,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至2030年,将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的千亿产业集群。大会同步举行4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积极拓展氢能技术应用合作领域。

   此外,海马汽车2月28日宣布,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即将在海口启动小批量示范运营。这款车型是在海马汽车海口基地生产车间内完成生产的。作为一款零碳排放、零污染的清洁能源汽车,7X-H不仅能满足公务用车、租赁用车和共享出行等多种绿色出行需求,而且还将作为服务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的重要交通工具。2023年3月24日,丰田中国与海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到2025年,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和郑州这五个城市群将会有超过3.5万辆氢能源汽车上路。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可能成为氢能源产业爆发元年。

针对氢能产业,中央及地方的利好政策年后频频下发,此前导致氢能难以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问题在上述政策中皆有提供解决思路,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均迎来利好。在此背景下,分析机构认为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正在被持续突破,产业内相关优质标的的投资机遇逐渐凸显。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绿氢在“双碳”目标推进的过程中,重要性不断提升。虽然目前绿氢经济性尚未全面显现,但减碳趋势以及绿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有望逐步助力绿氢实现产业化。这一趋势下,我们认为产业链的诸多积极变化正在发生,绿氢项目的陆续投运有望优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模式,助力绿氢降本,与电解槽需求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制氢一体化项目持续落地

目前,中国首个万吨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制氢一体化项目持续落地。根据中国能建官网,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7.4亿千瓦时,其中80%用于绿氢生产,每年可生产氢气约1万吨,副产氧气8.5万吨。

根据商都县人民政府,中石化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准予备案,项目拟于2024年6月开工,历时两年,计划年供氢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年产绿氢10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2.8万吨。根据国际能源网,截至2024年1月15日,全区已批复实施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37个,绿氢规模超过65万吨。

  我国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投入使用,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据2024年1月11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首座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日前在深圳投入使用,平台集测试、验证、生产功能为一体,掺氢比例可达20%,压力范围覆盖城镇燃气全部压力运行范围。目前每年全国城镇燃气的用气量约为4000亿立方米,燃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可使全国每年碳排量减少约3000万吨。根据新闻联播,我国现阶段天然气掺氢利用的比例为3%,欧美部分国家天然气掺氢运输最高比例已经达到20%。

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获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根据央视网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计项目规模达654.5兆瓦。

据中石化《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预测,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届时,在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长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将达2/3。

据中金公司统计,2023年中国电解槽招标量约为1812MW,同比增长127%。向后看,各地积极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2023年有大量绿氢项目申报立项,国内立项的绿氢产能超400万吨,年末落地项目仅5万多吨产能,随着绿氢项目逐步开工建设,电解槽招标需求将随之迎来大幅增长,预计2024年电解槽需求量有望保持翻倍增速。

我要订阅
最新发布更多...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